乐文小说网 > 穿成农门娇娇女,随机开挂旺全家 > 第四百三十九章 诗会

第四百三十九章 诗会


新科举子门此时已经三三两两的结伴在一起,唯一坐着的三人在最前面,其他人纵然是对他们好奇也没人这个时候做出头鸟先去攀谈的。

好在三人都是认识了,自己先聊上了。

赵本竹正好在靠近女宾的那边坐着,隔得不远,都能听到隔壁姑娘们的娇声笑语。

钗裙满目,贵女们莺莺燕燕的凑一起,当真是比桃花夺人眼。

赵本竹感受到好几道目光看向自己,却压根不敢看回去,紧张的像赵老三求助。

“晏山哥,咱们能换个位置吗?”

赵老三在右面,有自己挡着,不用直白的面对姑娘们的打量。

赵老三失笑道:“这怎么能换,位置都是定下来的。”

“你难不成还想要我这探花的位置。”

赵本竹也知其中道理,只盼着诗会尽快开始,自己就能起身走动了。

他不求多出彩,在人堆里也没关系。

会场上骤然向起竹笛声,似空山幽鸣,随即丝竹乐声响起。

只听其曲,不见奏乐之人。

雅乐奏响,诗会开始。

场地里的暗波涌动变为面上的波涛,顿时热闹起来。

身穿白衣腰间青带的侍从们在溪边的蒲团边搬上小案几,摆上笔墨纸砚。

今年的鹿鸣宴,举办的曲水流觞,诗会为主。

早有跃跃欲试的新科举子选定了位置,坐在蒲团上,等待着上游留下来的茶水作诗。

第一轮,进士及第,一甲的三人自然是要参与的。

赵本竹一直跟在赵老三身后,两

人倒像是两兄弟了。

贵女们自然也过来了,第一轮也有几位素有才女之名的贵女参与。

“第一轮,以春为题。”

“这倒是挺中规中矩的。”

镜花水月旁,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。

已经有茶水停在身前,开始作诗的举子了。

“以春为题,对他们来说很简单吧?”

赵长福听着第一位举子做的诗,确实是没有任何的构思,张口就成诗,颇为信手拈来。

诗也是好诗,起码他是这样觉得的。

很快轮到了第二人,也是张口成诗,一点难度也没用。

“就是因为以春为题太普遍,要出彩反而很难。”

赵亦归默念了一遍刚才两位举子的做的诗,好是好,就是不够出彩。

接下来几位做出来的诗也是如此,只得了大家礼貌性的赞许。

孩子们不懂,觉得每首诗都很好,听完一手就全部赞叹一声。

“哇!”

“这首真好。”

真情实感的赞叹和鼓掌比场地内的互相吹捧真诚多了。

终于,茶杯晃悠悠的停在了赵老大面前。

新科状元,从来没有听过这位有什么流传出来的诗词。

所有人都凝神期待着。

赵老大盯着所有人的目光,不紧不慢的取走茶杯一饮而尽。

没有拿起身边摆着的小茶几的笔,示意身后半跪着的白衣侍从代为记录。

等小侍从拿起笔,才慢慢的一句一句的说。

没像之前的举子那般说的漂亮的景和美丽的姑娘。

赵老大的诗词里,是家人和家乡。



诗完成后,寂静了三秒,众人都在喝彩。

饶是来自钟鸣鼎食之家的世家少爷,也在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梨花村的春天。

漫山梨花,大河东流,田耕捕鱼,一片生机。

诗并不华丽,更多的是承载的浓浓的爱意。

没有华丽的辞藻,也算是另辟蹊径,在诗会中独树一帜。

自此又赵老大开了个个头,先前顾虑写意平凡,随大流的举子们也改变了主意。

一首一首带着个人特色的诗句冒出来,新颖奇特。

也有人随了赵老大的意境,诗中描绘的是并不那么漂亮,但是独属于家乡的春天。

“哇哦!”

“这是从华丽派转为了情感派了!”

还没接受过作诗教育,上辈子是理科没甚文艺细胞的鹿鸣啧啧称奇。

唯几的文化素养高的孩子都在沉思。

默默的记下这些诗句。

“当真是新科举子,都是有过人的才学的。”

更喜欢舞刀弄枪或者算数这类的孩子们都面面相觑。

没听太懂,只觉得好厉害。

赵长福凑到赵长安耳边小声说道:“我以前只觉得认字就好,在读些感兴趣的书籍,也算半个读书人。”

“现在觉得,别说读书人,我大约还算是半个文盲。”

赵长安感同身受,刚才心神激荡之下也想赋诗一首,只觉脑里都是浆糊,就连想用华丽的辞藻堆砌,也受限于词汇量的匮乏。

“亦归能作诗了吗?”

在兄弟姐们的衬托下,算得上文化人的赵亦归沉思了一会

儿,竟然真说了一首诗。

虽然和那些举子们做的诗有一些差距,但是在孩子们看来已经很牛了,都鼓掌夸赞,吹起了彩虹屁。

赵亦归指着镜子里坐在最末尾的那名小郎君。

“他看起来,不过十四五岁,已经是新科举子了。”

在没有见识过别家有天赋的孩子之前,赵亦归也自持有积分天赋,有些骄傲。

离开梨花村以后,到了京城  ,虽然也没有接触过京城少爷们,不知他们学识如何。

不过与之交好的秦家姐姐秦初诗,穆家姐姐穆玉瑶,听说在他这个年纪,已经扬名在外,不仅仅是靠诗词,绘画、书法、制香、刺绣,无一不出彩。

姑娘们尚且如此,京城有才子称号的郎君不多,几乎都是年少扬名,在他这个年纪,人家都出诗集了。

赵亦归破受打击,学习更加刻苦,听忧姐姐说,京城世家公子大多三岁开蒙,自幼就请名师教导,等到了年纪还会送去书院。

吴优虽是皇室宗亲,不必参加科考,文采也并不看中,可要学的一点也不会少,甚至课程更多。

十二岁之前更是每天都在书院,课程排的满满当当,每到佳节宴会才得闲。

在梨花村,只自己一家要给孩子启蒙学习,每天让孩子读书、练字两个时辰已经是闻所未闻。赵亦归每日学习三个时辰甚至四个时辰,已经觉得自己是勤奋刻苦。

在对于吴优说起年幼的学习时间,四个时辰还

算少的,除去吃饭睡觉,极少数的短暂休息时间,一天几乎都在跟着老师学,有时候作业来不及完成,点灯熬着夜也得做完。

赵亦归今年不过十三,本来还觉得自己年纪好小,不用太着急,如今看来是对自己太宽松了。

用鹿鸣妹妹的话来说,大城市,就是卷!


  (https://www.lw00.net/1400/1400499/11110665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w00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w00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