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> 穿成农门娇娇女,随机开挂旺全家 > 第四百三十章 什么来头

第四百三十章 什么来头


赵老太一把抓住身边人的隔壁,差点站不稳。

老大状元,老三探花。

赵绵绵掐了自己一把,手臂上立刻红了一块,手臂上切实的传来疼痛感。

“不是做梦,不是做梦!”

赵家一大家子都要高兴懵了,还是李太傅上前拱拱手,处理好后续事情。

杨老爷子叉着腰大笑。

“放鞭炮!”

都不用他说,杨家的小子们早就准备上了。

鞭炮摆得长,可不能断了,小子们自觉的找了串鞭炮盯着。

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,孩子们抱在一起又笑又跳。

“大哥啊!”

“三弟啊!”

“咱们家出息了啊!”

赵老二更是无比激动,张口手臂把赵老大和赵老三一起扯过来,三人撞在一起。

赵老大震惊了一瞬,很快控住住自己内心的激动,想着自己做大哥的要稳重一些,深呼吸几口看向赵老三。

赵老三已经和赵老二抱在一起兴奋的转圈圈。

耳边全是震耳欲聋的鞭炮,大家都张着嘴说些什么,可虽说没有一个人听得清,但是谁都不在乎。

语言不能表达的就用肢体表达。

大人们还矜持些,女郎们用帕子遮住嘴角,手和身边的人紧紧握在一起,男子们喜上眉梢,互相看了看,都是掩饰不住的惊喜表情。

孩子们表达得方式则直接得多,抱在一起又蹦又跳,还有欢笑着满场乱跑的。

鞭炮响得极久,摆放着的鞭炮一路到了杨府。

府门口来了好多人,围了个半圆,都知

道是这家的儿郎们金榜题名了。

鞭炮的烟气飘上来,呛得厉害,众人眼眶都有些红红的,不知是呛的还是激动的。

因着看不清旗子上字,里面的说话也听不清,都知道这是赵家住的府上。

一时间都在猜,赵家兄弟两个一同考试,是赵家哪位郎君考上了?

瞧这个架势了,应当是个状元!

会馆前的金榜此时也贴出来了。

进士及第,一甲的三个名额都不用挤上去看的,自有人拿着锣传唱。

“状元,赵知许。”

“榜眼,赵本竹。”

“探花,赵晏山。”

第一遍传唱万,前来看榜的人已经都在惊呼,喧闹声甚至改过了敲锣的响声。

“三个姓赵的?”

“是不是那个赵家?”

“有谁知道赵家要今年参加科考的郎君叫什么名字?”

“都很陌生,谁家的?”

这个名单出来,莫说来凑热闹的平明百姓。

就连那些来看的高官士族也懵了。

赵知许和赵晏山他们知道,他们能榜上有名基本是板上钉钉了,毕竟两人都是得李太傅教导。

可中间这个榜眼是谁啊?

京城可没有姓赵的显贵人家。

赵本竹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?赵家的亲戚吗?

尤其是自己也要儿郎参加了这次科考的,赵家得太傅教导的两兄弟就算了,怎么还被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给挤下去了。

平民们都在感慨赵家真是厉害。

高官士族的都在赶紧让人查这个叫赵本竹的榜眼,到底是什么来头。

被查的

赵本竹本人,毫无知情,此刻正懵着呢。

今日放榜,兄长几乎一夜没睡,天一亮就急吼吼的要拉着自己去看榜。

太阳刚升,走路都得打灯笼呢,两人刚出巷子,就看街上马车一辆接一辆的过,他们住的地方在玄武门内,正好出了巷子就是玄武大街,再往前就是放榜的会馆了。

站在路的最旁边,身边都是马车驶过,还有些平民们也结伴向前跑着,争取第一波看到名单,凑个热闹。

赌场真是还有堵住,压今年风头最盛的赵家,参加科考的两位郎君,能得什么名次。

今日放榜,来得人格外多。

会馆旗帜都没看到,路上已经开始堵了。

两兄弟都是经历过被堵的水泄不通考场前的,沉默的看了一会,还是不打算去挤了。

赵本竹乐呵呵的跟着哥哥往回走,心态很和平。

“哥,我知道我的水平。”

“我应当是二甲,也没甚好看的。”

赵良才听弟弟这么一说,觉得也是,弟弟从小就聪慧,学识在家乡是数一数二的,书院的院长曾经是探花郎,主动找上家里来,要收了弟弟做弟子,弟弟的科考之路也一直顺风顺水,都是一次过。

京城藏龙卧虎,进士及第还是有些为难弟弟了,不去争一甲,得个二甲也是大好事。

况且弟弟还年轻,还不过二十呢。

“好!咱们回去庆祝着!”

饶是一夜没睡,赵良才也一点没困,也就现在酒楼饭馆没开门,不然

现在就得买了美食回去配美酒,先庆祝上!

两兄弟又回了院子,路过隔壁家院门时,还见到一个少年站在门口朝着巷子口张望。

看到两兄弟回来,还冲他们笑了笑,快步上前行了礼。

“二位郎君可是去会馆看了金榜?”

赵良才笑着点点头,知道隔壁院子住的一对父子,那个父亲也是这次参加科考,听弟弟说,还是个厉害人物呢。

“人太多了,都快堵到玄武门了。”

“我们连会馆都没看到,挤不进去,就回来了。”

少年顿时有些失望,还以为能提前知道呢。

赵良才手里还提着灯笼,“现在还没放榜,等听到哪家响起鞭炮声,应当是快放榜了。”

一甲三人,是会提前派人来贺喜的,贺了喜,就该放榜了。

少年又高兴起来,诶了一声,继续朝巷子口张望。

赵良才瞧着这个样子,不像是等人路过,问金榜名单,更像是在等人来贺喜呢。

不过隔壁住的王郎君确实有本事的,他在京城结交商贾的时候,就听过临安城来的王郎君,诗词一绝。

京城进来传唱广泛的诗词,基本出自王郎君之手。

他是听不懂这是诗词的,还背了下来回家问了弟弟。

弟弟大肆夸赞了一番,说担得上诗词一绝,果真是才子。

有听说这些都是一些诗会、宴会流传出来了,还皱着眉有些担忧。

科考在即,如实要用诗词扬名,也不在这一时。

都到春闱的节骨眼了,频

繁参加诗会,还有时间温习功课吗?

赵良才不懂,只让弟弟专心读书,至于隔壁,几乎都没有接触过,也关不着他们的事情。


  (https://www.lw00.net/1400/1400499/11110674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w00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w00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