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 > 三国: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> 第122章 生死逃亡

第122章 生死逃亡


“传令全军,退入豫章城!”

  曹操孙策联军正欲撤退,豫章境内忽然杀出一支军队,疾驰而来。士兵们浑身是血,许多人伤痕累累,显然刚经历过一场惨烈的战斗,不亚于长沙之战。

  领军将领跌跌撞撞下马,跪在曹操孙策面前,痛哭道:

  “末将无能,刘备麾下洛天城统率奇兵,突袭豫章!”

  曹操和孙策闻言面面相觑。

  豫章失陷了!

  此消息让曹操和孙策彻底崩溃。短短几日内,他们经历了太多起起落落。

  昔日的他们雄心壮志,共筑反刘联盟,未曾料到会陷入如今的困境。

  如果说之前的败仗源于临时的策略失误,

  那么此次的失利,全因高远一人之力造成。

  尽管曹操等将领才智出众,但在高远面前,他们仿佛只是凡尘俗子,无法相提并论。

  正当他们沉浸在沮丧中,又传来几道噩耗。

  “主公,高远与关羽联军并未休整,正加速朝我们推进,据情报,距离我们不到三十里。”

  “同时,高远麾下猛将雒天城,自我们失守的豫章郡杀来。”

  双线受敌,形势岌岌可危。

  此刻,曹操和孙策的军队历经连番血战,斗志早已消磨殆尽。

  无力再组织起有效的抵抗。

  “难道天要亡我?可惜老夫宏图未展,就要落幕。”

  曹操言语间,放下佩剑,颓然坐地。

  “曹公勿忧,我军虽败,根基尚存。若能安然退回大本营,养精蓄锐,胜负犹未可知。”  周瑜见状,连忙安慰。

  “当前虽遭两面围攻,但我们仍有百万雄师。”

  “只需派遣几位勇将在此抵挡,为我们争取撤退时间。”

  孙策凝视远方的马蹄声,坚定地说。

  “敌军数量远超我们,且刚获大捷。”

  “我军仅余百万,如何抵挡?如何获胜?”

  曹操虽沉着冷静,面对如此绝境,也无法找出脱困之计。

  “曹公难道忘了,这里可是江南之地。”

  “此处河网密布,水路畅通,令兵士迅速制作木筏,我们即可顺流而下,逃往江东。”

  “刘备军虽众,但新占荆州,对地形不熟,找寻我们并非易事。”

  周瑜提议后,众人无更好对策,遂同意执行。

  士兵们迅速砍伐木材,不少江东出身的士兵参与其中,他们在造船上有丰富经验。

  众人合力,短时间内造出千余艘竹筏。

  每筏可载二十多人,一次能帮助近十万士兵过江。

  然而,高远的军队已杀到,正与外围部队激战。

  此刻,需要有人挺身而出,断后掩护。

  在生死攸关的关头,没有人甘愿轻易赴死,然而总需有人承担最后的重负。

  "主公。"

  曹操身旁,忠诚的将领夏侯渊挺身而出。

  "末将追随主公多年,承蒙厚爱,却未能为主公立下显赫战功。"

  "因此,恳请主公赋予末将这次机会,末将愿留守断后,以保主公安然无恙。"

  "只要主公能平安返回北方阵地,末将在九泉之下亦能安息。"  夏侯渊言毕,曹操走近,两人双手紧握,无言胜有言。

  "妙才,真乃豪杰!"

  夏侯渊的壮志豪言赢得了赞赏,此刻,孙策的猛将太史慈也毅然站出。

  "将军,末将尚未杀得尽兴,故请求留下,与敌军再战一番。"

  "况且,末将来自中原北地,不谙水性,不宜随您一同前往江东。"

  英雄相惜,孙策对太史慈的勇猛深感欣赏,视其为左右手。此刻情势危急,需有猛将断后,他深知太史慈的决绝,任何劝说都无法动摇其决心。于是,孙策仅以深深的拱手表示理解。

  分别留下殿后部队后,众人纷纷登上竹筏,沿水路返回江东。夏侯渊与太史慈各率十万士兵,迎击追兵。

  高空之上。

  "禀报楚王,前线斥候回报,十里外江畔发现大量竹筏。"

  "全是敌军残部,正朝东南方向撤退。"

  高远闻言,仅示意斥候退下休息,未多言。他了解地形,料定曹操必弃陆路,取水道逃脱,早已命随行的李子雄在河道设伏。

  尽管明知难以全歼曹操等人,但他要让曹操、孙策见识到他的威慑,也要让周瑜明白,他周公瑾并非天下最风流、最善用兵之人。

  他对李子雄的指示再三强调,遇敌即刻痛杀,但不必深入追击。毕竟,双方已拼至极限,再追无益。


  (https://www.lw00.net/2620/2620636/11110980.html)


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:www.lw00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w00.net